
2025年10月10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用全大写字母连发长文配资乐,称中国新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为“道德耻辱”和“极具敌意的行为”。他的焦躁与几小时前还在吹嘘“中美关系良好”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。这种矛盾并非偶然——中国商务部在前一天发布的稀土新政,直接掐住了美国高科技与军工产业的“咽喉”。

新政的核心包括将五种关键稀土材料纳入出口许可清单、禁止稀土回收与精炼设备出口,并要求全球任何含中国稀土成分超过0.1%的产品必须获得中方许可证。这意味着,即使美国从澳大利亚或蒙古采购稀土矿石,只要加工环节涉及中国技术或设备,依然受中国管制。条款明确“军事用途申请自动否决”,直接瞄准美国F-35战机、导弹制导系统等高端装备的供应链。
配资乐
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,被誉为“工业维生素”。一架F-35战机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,一枚“战斧”巡航导弹的制导系统依赖铽和镝永磁体,电动汽车电机更是稀土磁铁的需求大户。中国掌控着全球70%的稀土开采、90%的精炼产能,尤其是高纯度稀土产品,中国份额接近100%。

这种主导地位是中国长达30年的产业布局结果。从1992年邓小平提出“中东有石油,中国有稀土”,到通过环保与成本优势淘汰欧美竞争对手配资乐,中国逐步建立起从采矿、分离到磁体制造的完整产业链。美国唯一的稀土矿芒廷帕斯虽能开采,但缺乏提炼能力,不得不将矿石运往中国加工。特朗普政府曾试图推动与乌克兰、格陵兰合作开发稀土,但提炼技术瓶颈和环保成本让这些计划进展缓慢。

面对中国的反击,特朗普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%关税,并对飞机软件及配件实施出口管制。市场反应强烈,公告后美股暴跌,标普500指数单日蒸发7000亿美元市值,科技股英伟达、博通跌幅超5%。这种恐慌源于历史教训:2025年4月,美国曾将对华关税升至145%,导致国内家电、汽车价格暴涨8.3%,最终被迫回调至10%。美国零售协会数据显示,中国商品占美国日用消费品进口比例的30%,若关税落地,一个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将增加1500美元。特朗普威胁“切断飞机软件供应”时,美国波音公司25%的客机订单依赖中国市场,这种策略可能自损严重。

中国此次管制并非临时起意。2023年《稀土管理条例》已建立“最终用户追溯机制”,2025年4月又对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。与美国单边制裁不同,中国的反制始终聚焦“国家安全”和“国际防扩散义务”,且留有谈判空间,例如允许民用领域申请许可。反观美国,政策反复暴露战略焦虑。特朗普8月曾威胁“不加供稀土就加税200%”,9月又派代表团赴华谈判,10月却因稀土新政翻脸。这种摇摆背后,是美国稀土库存仅能维持军工企业3个月生产的现实。更紧迫的是,美国稀土替代项目需3-5年才能投产,而中国已加速推进半导体自主化,华为昇腾AI芯片性能逼近国际顶尖水平。
特朗普在威胁加税后,特意强调不会取消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与中方的会晤。这种一边挥拳、一边伸手的姿态,揭示美国对华策略的矛盾:既想通过施压获取筹码,又无力承担脱钩的代价。今天的中国已非十年前的被动应对者——稀土管制只是反制组合拳的一环,与之同步的还有对美企“不可靠实体清单”制裁、特别港务费征收等精准反击。当资源民族主义遇上科技霸权配资乐,全球供应链是否注定沦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?
N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