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四军3师的东北挺进与指挥调整富腾优配
抗战胜利后,上级决定将各根据地的部队调往东北。新四军第三师也在其中,成为了向东北挺进的主要力量之一。新3师下辖7旅、8纵、10旅、独立旅及特务1、2、3团,总人数达到三万多人。出发前,黄克诚师长意识到部队作战任务艰巨,因此建议加强师领导班子。当时,师部只有黄克诚司令员兼政委,洪学智参谋长,吴法宪政治部主任,考虑到任务重,黄师长提议任命洪学智或刘震为副师长,彭明治为参谋长。
上级最终决定任命刘震为第一副师长,洪学智为第二副师长兼参谋长。但由于刘震当时不在师部,命令直到11月才在部队抵达东北后传达给他。
随着部队挺进东北,情况复杂且艰难,由于没有稳定的根据地,黄克诚提出建议,向中央和东北局报告,要尽快建立根据地。因为部队缺少武器、粮食及冬季物资,若没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,部队将很难站稳脚跟。
不久后,东北地区被划分为东满、西满、南满、北满四个军区。黄克诚的部队从集结到分散,承担起不同的任务:有的部队进行休整,有的进行机动作战,还有的开辟根据地。
1946年1月,黄克诚担任西满军区副司令,带领师直属队和特务1、2、3团,负责规划辽北军区的指挥工作,邓华担任司令员,洪学智为副司令员。这样,新四军3师就分开作战了,主力部队由邓华和洪学智继续指挥,参加了如大洼战斗、四平保卫战等一系列战斗。
展开剩余71%而刘震则在3月被调任为吉江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员、政委,负责下辖十多个县的工作,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、剿匪、创建根据地和训练部队。在主力部队执行四平保卫战时,刘震则指挥8旅23团、特务1团及其他地方部队,在周保中指挥下,参与了长春等地的作战。
指挥调整与2纵组建富腾优配
随着1946年5月四平保卫战结束,洪学智被调任黑龙江军区司令员,带着特务1团去后方剿匪。黑龙江军区的原司令员叶长庚则被调任副司令员。到了8月,刘震被上级调令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(2纵),并且将8旅、10旅及独立旅编入其中,刘震成为了2纵的司令员。
那么,为什么会选择刘震来担任2纵司令呢?
1. 刘震的资历与经验
新四军3师源自红15军团,抗战期间番号为344旅,曾归八路军2纵、5纵管辖,后来改为新四军3师。刘震早年曾在红15军团任职,抗战时长期在这支部队担任团政委、团长、旅长等职,曾指挥10旅作战,因此他对这支部队有深入了解,也有不小的威望。
2. 刘震的职务顺位
刘震此前是新四军3师的第一副师长,按职务顺序,他也自然成为了指挥2纵的合适人选。
3. 洪学智的时间因素
洪学智尽管也是3师的副师长,但他在3师的时间相对较短,且1942年才开始担任参谋长,并未参与过部队的具体作战,这使得他与底下部队的关系较为疏远。更为关键的是,1946年,东北的北安地区匪患严重,剿匪任务异常艰巨,而建立稳定的后方根据地是最紧迫的任务。在这方面,刘震在吉江军区的工作较为稳定,且剿匪任务已基本完成,能够专注于下一步的军事安排。
2纵的表现与洪学智的回归
刘震在指挥2纵期间,与其他兄弟部队合作,打了不少硬仗。特别是钟伟的5师被誉为东北民主联军的头号主力。与此同时,洪学智在北安剿匪了8个月,彻底肃清了匪患,完成了艰巨的任务,随后才被调回前线,接替了6纵司令员的职务。调动洪学智至6纵,可能与6纵下辖16师直接由新四军3师的7旅改编而来有关。
总结来说富腾优配 ,刘震与洪学智两人都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过重要的纵队司令员,并在多场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,包括平津战役和解放中南等战役。两人凭借各自的经验和指挥能力,都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N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